一直以來,民族學教學大多采用“教師講授--學生接受”的模式,這種模式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曾經(jīng)發(fā)揮了巨大的作用,但從本質上看,這種模式下,教師處于主體和主導的地位,學生處于被動地位,不利于發(fā)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,勢必對民族學教學效果產(chǎn)生消極影響。在新形勢下,推進民族學在職研究生教學改革,必須重新審視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,確立教學平等觀。
現(xiàn)代教育理論認為,教師并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、教學活動的施動者和主導者,學生也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、教學活動的受動者。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參與者,他們之間不只是傳授與接受的關系,而應該是平等的伙伴關系。這種平等的伙伴關系主要表現(xiàn)在:
首先,教師與學生在教學目的上是平等的。盡管雙方在知識掌握層面上所處的地位不同,但民族學在職研究生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,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,在教學活動中都必須著眼于這一教學目的。
其次,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的參與度上是平等的。教學活動從來都不是教師或學生單方面可以完成的活動,沒有教師或者學生的參與,教學活動就無從談起。
最后,教師與學生在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力上是平等的。教學活動不僅僅是師生之間互動的過程,更是一個聯(lián)動的過程。教師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固然很大,但學生對教學效果同樣具有巨大的影響,不難設想沒有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教學會有怎樣教學效果。
值得注意的是,確立教學平等觀并不只是針對民族學在職研究生教師而言的,對學生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。教師應與學生充分溝通,讓他們了解教學的實質性特征,重視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,充分表達對教學的態(tài)度與看法。只有師生雙方共同確立起教學平等觀,才可能真正實現(xiàn)教學平等。